top of page

新世界的3G追求:給國一到大一的「Z世代」未來接班人



暑假當父母紛紛帶小孩出國渡假旅遊之際,一場在花蓮舉行的「台灣青少年領䄂高峰會」也正默默地展開。筆者有幸受邀成為講員之一,從旁觀察了營隊的進行與運作,希望可以和目前有國一到大一青少年孩子的家長分享一些我對這群「00後」「新世代人類」的觀察。

先介紹一下這次的青少年領䄂營隊。這是一個以培訓青少年成為明日領䄂的5天密集營隊,由社團法人中華飛揚關懷協會主辦,每年招收240位14~20歲的青少年參加,今年是第6屆。除了台灣學員之外,今年也有來自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同學。整個營隊以「視界改變世界」為主軸,引導青少年探索、認識重要的國際及公共議題,用不同層次的視野看世界,透過資料蒐集和團隊腦力激盪,提出不同脈絡觀點的經驗解讀。

5天的活動採用設計思考、工作坊、實作練習、小組討論與成果發表來進行。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,大會規劃了5大青年議題,包括教育、戰爭/難民、改革力量、媒體運用、環境永續。藉由不同專業領域人士的經驗分享,啟發青少年對這些議題的關注,並以小隊分組方式混合編組,讓大家針對特定議題提出新的見解和行動可能性。所有參加的學員必須選擇其中一個研習主題,並事前預備閱讀相關的文章、影片、書藉與材料。

在閱讀了大會給我的一些主題和資訊之後,我想,我們到底要提供這一群就讀於國一到大一的2000年後出生的未來接班人什麼樣的新視界呢?

Z世代需要的,是一個全新的價值體系

尼爾.郝伊合(Neil Howe)與威廉.史特勞斯(William Strauss)合著《世代:1584年到2069年的美國未來歷史》(Generations: The History of America's Future, 1584 to 2069),使用了不同名詞(Y世代與千禧世代)來描述這個特定的美國世代。在《世代》這本書中,二位作者將Y世代的誕生時期定義為1982年到2000年,並以2000年時畢業的18歲高中生為主角。原因是這一屆畢業的高中生在成長時期,受到許多媒體關注他們的就業、生活、消費、政治與社會觀點等。而這一點則提供了他們之前的X世代與Y世代間的對比。

後來更有人宣稱2000年後出生的人為「Z世代」。他們受到網際網路、智慧手機、即時通訊、簡訊、MP3、平板電腦等科技產物影響很大,可說是第一個自小就同時生活在電子虛擬與現實世界的原生世代。由科技形塑的網路社群關係,深深影響了此一世代的自我認同。

對於2000年後出生的Z世而言,他們父母親(X世代)的世界是平的,但未來的世界卻是立體的,因為多了人工智慧的虛擬仿真世界。其次,他們的父母親仍然延續傳統以工作支持生活的舊經濟思維,但是對他們來說,未來的工作極有可能大量被自動化、無人化所取代,當大部份工作都由機器人代理之後,人們可能是為了實現意義才投入工作。最後,Z世代父母親的成長歷程,是追求贏在起跑點的學校教育邏輯,強調先學習,再決定未來的目標是什麼;然而,對於2000年後出生的下一代人,因為醫學與基因工程的大幅進步,他們的壽命預估可以長達百歲,所以用百歲人生的時間跨度來推測,未來人們可能會有大量的時間在反覆尋找自我意義與修正人生目標,並在不同的階段中隨時回到正式教育體制學習,但仍維持著終生學習的習慣。

筆者猜想,2000年後出生的Z世代需要的,不只是用科技或斜槓來定義他們的未來職場想像,他們更需要一種全新的價值體系,去迎接未來多變的人工智慧世界。所以我給「台灣青少年領䄂高峰會」這一群想要有新視界改變未來世界的青少年一個「3G大考驗」。

給青少年們的3G考驗

什麼是3G呢?這是我在學校教書過程中所領受到一幅未來青少年的新圖像,3個G分別是:Google(尋找)、Generate(引動)與Great(偉大)。

首先第一個考驗是Google,意指能否尋找自我意義。這一群2000年後出生的新世代青少年是網路原生世代,他們一出生時就有網路,很可能小學就開始上網打怪並擁有觸控式智慧手機,所以「凡事問Google大神」幾乎已是他們學習與生活的日常。但大量訊息與過度資訊的犯濫,也往往造成青少年不專注、過度追求結果,而難以專心,忽略探索的過程。再加上大量依靠網路與手機,生活在同溫層與只認識相似經驗的朋友與同儕,而成為宅男宅女。

所以,我首先建議青少年們善用科技與手機工具,不只尋找外部資訊,更可以投入時間向內探索內心世界的深層渴望,思考未來漫長人生想要成就的意義與影響力。換言之,讓Google這個工具不只是聯結世界,通往未來,更可以聯結生命源頭,建構內在的意義藍圖。

其次,第二個考驗是Generate,代表能否引動外在改變。2000年後出生的青少年世代是未來世界的變革發動機(generator),如何透過第一個G建構生命意義藍圖,接著號召眾人一起投入未來世界的改變?對於善用網路工具與手機穿透時空隔閡與限制的青少年世代,他們的健康年齡將會更長,職業生涯也會更多元,不同階段的發展空間也會更大。例如,他們更有機會利用各式社群媒體成為網紅,發揮個人影響力。若能再加上善於動員與擴散的創意創新,將更可以強化青少年引動未來潮流的時代力量。

最後,第三個考驗是Great,意指能否成就偉大。根據密西根大學青少年年度調查顯示,Z世代更願意將工作當作生活的核心部分,並且比大多數上一代人更願意加班。他們有更強的職業道德,原因是他們害怕找不到別人眼中的好工作。而且這群人因為害怕失敗,因此更不願意創業。此外Z世代認為選擇工作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持穩定,他們希望擁有安全的工作以及可靠的收入。

而比較令人擔心的是,Z世代的焦慮和抑鬱程度高於前幾代人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,可能是因為智慧手機導致大約1/8的大學新生經常感到沮喪,因為Z世代的大部分社交活動都是透過簡訊和社交媒體平台進行,真實世界的自然互動時間大幅下降。

但同時我們也知道,2000年後出生的Z世代是出生在一個極富裕的年代,他們的父母親與祖父母二代人完全沒有經歷過戰爭與飢餓。因為經過二代人的無慮生活與富足環境,再加上網路資訊的快速傳播,也讓下一世代更想要得到非物質的成就感,對價值認同與意義感的追求也更勝於上幾代人。而在上述二股力量的夾擊之下,Z世代青少年很容易陷入只追求小確幸的狀態。為了激勵他們建立新視界、改變舊世界,我們更要引動青少年去追求偉大且富影響力的願景與志業,所以Great才是青少年最後追求的目標。

簡言之,筆者給國一到大一的父母親建議是:鼓勵並陪伴你的孩子,成為能持續尋找(google)內心呼召,堅持引動(generate)外在改變,志在追求偉大(great)的未來接班人。


獨立評論 作者 侯勝宗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