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沈祖堯:AI人工智能無法取代「真實的人性關懷」

已更新:2018年10月3日



「AI人工智能時代來臨,你的未來在哪裡?」2018台灣青少年領袖高峰會於七月19日邀請香港中文大學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沈祖堯教授,與年輕人分享AI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影響。

沈祖堯教授首先提到,目前最先進的達文西微創手術系統(Da Vinci Si Surgical System),以機械手臂提升手術的精準度,比起人類來得更穩定、更持續。面對人工智能時代來臨,身為醫護人員必須重新定位自身專業的時候,思考在科技年代如何因應。

忘記我們所面對的是「人」 他發現,隨著醫療科技發展,有愈來愈多人離開醫護工作,醫護人員也逐漸失去對病人的同理心。「雖然我們擁有所有治病的方法,卻失去了醫病的意義。」當我們掌握先進的醫療科技時,卻忘記我們所面對的是「人」。

有則報導指出,未來10年即將消失的五個工作,包括警察、銀行會計人員、徵才面試人員、飯店服務人員、超商店員。此外,預估15-20年內,將有50%的工作將消失。我們必須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與價值,有哪些是無法被取代的?

沈祖堯提到,有位優秀的神經外科醫師保羅,在人生邁向最高峰時,卻被診斷出罹患肺癌第四期。在生命倒數的時刻,保羅醫師克服身體不適,仍奮力寫作留下《當呼吸化為空氣》(When Breath Becomes Air)這本著作。保羅從不同身分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歷程,思索生命與死亡的意義。「科學可以帶來許多新的知識、數據和能力,但對於人類生命中最重要、最核心的部份,包括愛、恨、希望、恐懼等,這些確實是存在的,也是無法被取代的。」、「身為一個人,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,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。」

2003年三月,香港、台灣及中國等地爆發「非典型肺炎疫症」(SARS),引起極大的恐慌。曾參與抗疫工作的沈祖堯說,每次他去查房時,都會拍拍病患的肩、握握他們的手,面對面與他們對談,除了治療控制病情外,更重要的是讓病患真實感受到被關心。如同加拿大名醫威廉‧奧斯勒(William Osler)所言:「當你面對一位病人時,你看的不是高血壓或糖尿病,而是看見一個人。」、「作為一位醫師應該把每一位病人當作有血有肉、有靈有魂的人,需要以愛心、耐心、關懷及憐憫之心來對待。」


世上最美的事 必須用心感受 「耶穌伸手摸他說,我肯,你潔凈了吧!大痲瘋病立刻就潔凈了!」沈祖堯引用馬太福音八章3節說,耶穌用「觸摸」和「話語」來回應這位痲瘋病人的祈求,由此可見,耶穌不僅醫治身體疾病,更關心了解人內心的孤單與恐懼。他強調,無論AI如何發展,醫療科技多麼進步,都無法取代真實的人性關懷。

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,如何在兩者之間達到平衡?沈祖堯表示,人工智能只是一種工具,不能成為控制人類的主人,使人類變成科技的奴隸。面對AI時代,我們必須更加看重人性終極的關懷,成為一個有溫度、有愛心、有同理心的人。

最後,沈祖堯引用海倫凱勒名言鼓勵每位年輕人:「世界上最美的事物,看不到也摸不著,而必須用心來感受。」(The best and most beautiful things in the world cannot be seen or even touched. They must be felt with the heart.)


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/何毓芬 花蓮報導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